岡山海軍航空廠

/郭立昌
台灣高雄的岡山海軍航空廠在太平洋戰爭中,生產令美軍軍艦聞風喪膽的「零式戰機先父在世時幾乎講三句話就在提當年他們一群同僚日以繼夜生產零戰飛機的情景;日前收到一封email 引領我們今天(84)到了岡山樂群村,方知這就是熟知的岡山海軍航空廠舊址,也許是像老頑童的先父在天有靈想舊地重遊而帶我們來到了這個台灣工業的發祥地。
翻開內人丁玲虹著的《國防雇員的女兒》第256頁,「岡山海軍航空廠」即映入眼簾,說道:
公公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繼其兄長郭坤玉之後,被日軍徵調服役於海軍。伯公被遣往南洋,傳說陣亡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公公為了留下一命,以奉養自己的母親,即努力考上了位於岡山的「海軍航空廠」,職司零式戰機鈑金加工。由於小學經常繳不出學費,公公原本計劃小學畢業後,學習牙科技術,也在三年出師,卻想不到就被日軍徵調入伍,也因為他有精湛的技藝和創造的天賦,才能延續郭家的香火。
我的父親郭坤成生於1926年,15歲即被「自願」徵調入日本海軍,雖然有隨時喪命之虞;不過,他服役的那幾年所習得的,影響了他的一生,進而促成台灣的精密工業、自動化工業、零件工業及科技產業,引領全世界的文明發展。
我在1953年出生後,開始懂事時,就看見家裡有父親親手創造的自動化機器,他也自己組裝摩托車全部自製,包括燃油也是自製。父親說:「當年盟軍封鎖了整個海域,所以在岡山必須達到『百分之一百的自製率---」他提到當年台灣廣植「篦麻」就是用來提煉燃油,他也把這項技術應用在機動車輛上,而他好與人分享的個性也促使台南出現了本土第一家摩托車廠新三東機車。
見證台灣四十年》(郭立昌,2005a9)寫道:「台灣在1895年,甲午戰爭後,被滿清割讓給日本;日本為了保持其國土的乾淨,把許多的工業都遷移到台灣來。太平洋戰爭時,這些工業發揮了極大的效果,例如在高雄『岡山海軍航空廠』生產的零式戰機,就完成了偷襲珍珠港的任務。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終於光復了;但是,蔣介石的軍隊來到台灣,將整個飛機工廠破壞殆盡,解散全部的員工,毀掉了台灣工業發展的基礎;我的父親因此回到台南創業。」
父親初創業時,選擇戰後人人必需的家用小五金,生意興隆;可惜,1949年蔣介石轉進來台,全力「抓匪諜」,我的父親救了一個匪諜卻被反噬,從此創業的成果化為烏有。到了1965年,有十二年時間裡,我陪伴著父親,看他努力地創造各種的機器、模具、產品,就是沒辦法求得一頓溫飽。台南只有我們做「哈多瑁(空心釘--Eyelets)」,卻是沒有足夠的訂單,來支撐我們一家的生活,還必須做雜項的鐵床加工賺錢糊口;更糟的是,父親還遭他所救的匪諜帶來警察惡意逮捕,順便將我的祖母郭陳淑貞一位七十歲的纏足老婦人打斷小腳,因此我必須輟學創業,挑起維繫一家九口活下去的擔子。
小學三年級時,腦海中突然靈光閃現,我看見了父親的徒弟們都只會他的一招半式,卻是每個人都生活得比我們好,促使我努力地學會父親的「一技」,僅靠著這一技(Deep-drawing, ),我於1966年創辦的「成光金屬加工廠」真的在12月和來高雄加工出口區投資的美商全球電子公司做成生意;從此,我見識到父親的科技能量,我和全球電子公司佔了世界百分之八十天線市場。後來,我僅用父親的一技即輕易地救活了芭比娃娃成為世界第一。又因預知未來社會困境源於失業,所以我運用千分之一奈米的感應技術把內人丁玲虹發明的創新產業帶至世界,成為今日的數位經濟時代。
父親在我的腦裡放著一部產業聖經,而他的科技能量有某部份是來自於岡山海軍航空廠的薰陶。今天我們到了岡山樂群村3號參觀,發現這裡的歷史不是1945年以後才開始,而是父親常說的10萬徵用工在太平洋戰爭的輝煌歲月。
科技產業對台灣政經之影響(郭定,2016163)對於前日本海軍航空廠技訓班結業的老先生訪談節錄如下:
我分發的單位在高雄『岡山海軍航空廠』,但卻到新竹受訓,因為新竹是日本軍隊海軍航空總部,日本的航空艦隊司令部,海軍航空廠軍燃料廠包括瓦斯和油料等;油料是從「蓖麻」提煉。還有零式戰機(我們叫『自殺飛機』)的神風特攻隊,都在新竹。日軍在新竹州(包含桃竹苗)建造了好幾個機場桃園、大園、蘆竹、八德(八塊厝)、龍潭、湖口、新竹、後龍都有飛機場,進行零式戰機飛行員的訓練,以及對中國戰區的運補因為新竹距離福建平潭的距離最短,飛航時間二十分鐘即可抵達大陸。日軍在全台各州建造了綿密的飛航網絡,以便其軍隊能夠快速抵達目的地,不管是攻擊或是補給都很方便。受訓完,回到高雄岡山,不眠不休的趕製飛機,製好就飛走,後來飛出去的都沒有再回來。為了攻擊美軍軍艦,日本人發明了『鑽頭』,裝在自殺飛機前面,一撞到美軍軍艦時,就往下鑽進去,像鑽床在鑽鐵板那樣,然後才爆炸,對美國軍艦的殺傷力很大。所以美國人就改良他們的防砲及飛機,儘量在空中把自殺飛機打下來。自殺飛機飛行員年齡只有16歲,出征前都要到花蓮去接受最後的款待,高喊:「天皇萬歲!」日本人為了要侵略南洋,以台灣做基地(跳板),那時台灣什麼都有,從做飛機的原料「鋁合金」,加工機器,到電器部品全都有在台灣都能製造,製造整架美軍聽到都怕的「零式戰機」。
可惜,1945年台灣因為受到美軍不斷空襲,許多建設都破壞了。父親提到,「戰後中國軍隊來接收,我們日夜不休把移交清冊做出來,但是接收的中國兵根本不管那是什麼,能敲的就敲下來,敲不下的就用瓦斯(乙炔)燒斷掉,再一節一節拿出去賣,能直接拿走的物件就更不用講了,非常沒有軍紀。所以,台南『灣裡』到處都買得到廢五金,飛機和輪船的部品(零件)。日本人在岡山建立的飛機製造基礎,差不多中國兵來沒多久(1945-1946)就已經徹底破壞掉了,實在真可惜。我們退伍什麼都沒有,不像現在工廠員工被開除還能領資遣費,能活著回到故鄉就很歡喜了。日本人在高雄、台中建造兵工廠及原材料廠,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侵略別國;從銅鐵鋁等原料,到製成整架飛機,不僅留下許多設備,最重要的是培養大批的技術『人才這變成台灣最大的資產。」
岡山海軍航空廠是先父生前每天必提之處,有個「航太夢」縈繞著父親一輩子,他的身上總是帶著鉛筆和紙,一有空閒就在畫著他心中理想的航空器。父親說:「飛機的『燃油及其容器』是一大問題,若能改善,我的夢就能實現---」我在1998年回到台南舉辦「科技與未來講座」,向與會來賓展示薄如郵票的「動力晶片」雛型,在座的父親於會後即興緻高昂地拉著我談:「動力晶片應用於未來航空器---」他答應我要活到一百歲和我一起來促使美夢成真,可惜,199912因頭痛住進奇美醫院,即與世長辭,而他的筆記居然和衣褲在身後被丟進焚化爐裡化為灰燼,只在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遺憾。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在APEC各級會議促成「反貪腐、最佳實例、防止電磁干擾、電子商務、全球通路、孵蛋器、智慧財產權、微型企業」等議題和法案;著有「公義的經濟社會、社會責任、為下一代開出路、為台灣開出路」等書。

參考文獻:
丁玲虹(2001)。國防雇員的女兒。台中:磐虹。
丁玲虹(2004全球通路-TES。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5a)。見證台灣四十年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5c)。為下一代開出路台中:磐虹。
郭立昌(2014)。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台中:東海大學。
郭定(2016)。科技產業對台灣政經之影響。桃園:中央大學。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pklctpp.blogspot.tw/2018/04/blog-post.html (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
http://ldinvention.blogspot.tw/2018/04/trd.html (感應式交易讀取裝置(TRD)
http://apec-experiences.blogspot.tw/ (To Meet the Bogor Goal by TES)
http://tnews.cc/07/newscon64680.htm (黑手博士的政治啟示)
http://tnews.cc/07/newscon63381.htm (ETC交通工具電子付費裝置)
http://tnews.cc/07/newscon56044.htm (APEC科技經濟政策講師)
http://tnews.cc/07/newscon86121.htm (APEC 2018高峰會之數位經濟)
https://lindadin58.blogspot.com/2018/11/apec.html (丁玲虹在APEC倡議的虛實整合)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11/apec.html (經由APEC為台灣開出路)
https://lcipr.blogspot.com/2019/01/tes.html (電子商店系統(TES)及其價值)


郭立昌的論文: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資訊社會的三股市場經濟思想)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0.html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糾葛)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4.html (資訊社會的困境及其改善)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6.html (資訊社會的發展及其迷思)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35.html  (第三部門之存在及其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欣見六堆木炭

從國民市場談責任與使命

我的父親與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