慟失良師 李登輝

2020730晚上七點多接獲消息:「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於於晚間724分在台北榮總過世,享壽98歲。」頓時腦海浮現當年與他互動的情景。

我們發明「傳智卡」(台灣叫悠遊卡、日本叫西瓜卡)及其相關非接觸式感應科技產品,內人丁玲虹擔任1998APEC講師時提案促成電商法案,也促成「非現金交易制度Universal Cashless System)」迄今全球交易已高達32兆美元,更根據智慧財產權贏得APEC 2003最佳實例(The Best Practice);因為,產生的商機過大,而遭致海島貪腐集團肆無忌憚地攻擊至寸草不留,甚至於無法經營事業

玲虹曾經被攻擊至病入膏肓,幸蒙天佑,未遂貪腐之惡願:「不讓你們活過2004---」在家人的陪伴之下,奇蹟似地死裡復活。她在被圍困時,經由聖靈感動,於2007年考上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展開研究心靈層次之旅,期望究竟人類的善惡/正邪等等課題。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必修和選修的課皆已完成,原先打算撰寫的「解放神學」,指導教授認為材料搜集不易,因而開始思想新的題目。
立昌受邀出席2009APEC領袖會議,貢獻「重建全球經濟之道(The Way of Rebuilding the Global Economy)」時,有機會聆聽李光耀先生的說法,他認為台灣的李登輝是對的,建議我有機會應當去拜訪李前總統登輝先生。返台後,經過連絡,我和玲虹以及林將財先生(前監察委員)在2010226抵達台北市士林區翠山莊,一下午三個多小時的互動,李前總統的豐富知識、哲學底蘊令人佩服,最重要的是他願意接待我們,並且牽著我們的手為我們祝福禱告。
當我贈送拙作《為下一代開出路》給李前總統,他當下即翻開來看,看到第271業「智慧產業」時,他唸了一段:「智慧產業是:一個具有衍生性價值鏈的產業;能讓產業鏈中全部的參與者,得著益處的產業。」很高興地對林委員說:「林桑,我們台灣就是需要這種強調『人文關懷、人文價值』高於『科技產值』的智慧產業---
玲虹提出了「李登輝的基督信仰及其民主實踐」的論文題目,李前總統表示贊同,還說:「我正籌辦一班領導人才養成班,我親身邀請妳來參加。」於是,20104月到20114月,玲虹每週都有機會前往淡水紅樹林接受他的指導。李前總統回贈了十幾本他的書,充滿感性地說:「信仰,是領導人最重要的條件!」提及他年輕時讀過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著作的《衣服哲學》(Sartor Resartus)中所言:「新衫若還沒做好,就把舊衫丟掉,不但愚笨,更是危險。」短短數言就把他治國的理念說得非常清楚。
經由李前總統的指導和他提供的第一手資料,玲虹把它們消化,還走訪草屯鎮的教會,取得當年他擔任省主席時的聚會照片和講道錄音檔,把李前總統喜歡引述的聖經新約加拉太書二章二十節:「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的神學觀,顯示宗教和世俗的貢獻是可以彼此相互學習,以打造社會所需的一致性,減少暴力衝突,達成「政治整合political integration)」目標,寫入論文之中。
李登輝主政12年(1988~2000),卻以非暴利、不流血、和平方式,將國民黨統治下的中華民國,從「威權」改革轉型為民主國家。經由六次修憲,落實全民直選,逐步實踐台灣民主化這項民主改革的政治奇蹟,被國際政治學家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在其著作《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讚譽為「第三波」民主化的典範,亦被稱為「寧靜革命」、「台灣經驗」。
20127月,玲虹通過論文口試,順利地拿到宗研所的文學碩士學位。後來在許多的場合見到面,李前總統仍會關心玲虹的社會企業及她的發明,問道:「現在政府的態度怎麼樣?
不禁想起,李前總統主政的時代,我建言的產業升級、產業自動化、創新育成(Incubator)及電子商業,總統府皆有正面回應甚至於直接來問其內含,使我們推動的事工都年年有進展;可惜,後續者不知何為,任由海島貪腐集團橫行肆虐。不過,我們帶至世界的發明仍然全球延燒,相信總有一天,「天道運而無所積,則萬物成」。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在APEC各級會議促成「反貪腐、最佳實例、防止電磁干擾、電子商務、全球通路、孵蛋器、智慧財產權、微型企業、人工智慧」等議題和法案;著有「公義的經濟社會、社會責任、為下一代開出路、為台灣開出路」等書。

參考文獻:

郭立昌(2008)。為下一代開出路。台中:磐虹。
丁玲虹(2012)。李登輝的基督教信仰及其民主實踐。桃園:中原大學。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tnews.cc/07/newscon64680.htm(黑手博士的政治啟示)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4.html (資訊社會的困境及其改善)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6.html (資訊社會的發展及其迷思)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35.html (第三部門之存在及其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https://plckbooks.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html (為下一代開出路--從精密工業到微奈米科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欣見六堆木炭

從國民市場談責任與使命

我的父親與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