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美元
美商瑪特爾公司於1986年撤資離台時對筆者說:「因為台灣的民主化和『國民所得已經高達三千美元』,所以已經不值得投資----」這句言猶在耳的話,如今檢視甚覺可笑!原來外商投資的條件有二:「一是非民主之地,二是國民所得未達三千美元。」其實1986年的台灣仍是戒嚴之地,談不上民主化;剩下來的就是「三千美元的國民所得」才是真正的撤資原因。
翻開現今亞太經合會(APEC)21個會員經濟體的基本資料,國民所得未達三千美元者只剩越南和新幾內亞,難道世界之大只剩這兩個國家值得投資?「三千美元」是30張100美元,乃是國民政府遷台,於1953年頒布經濟建設政策之後,努力了三十多年才累積的重大成果—有優秀的人才、完整的供應鏈等等;居然變成外資企業棄守的原因,實在令人費解?
例如瑪特爾公司當年關閉台灣廠,轉移陣地的首選為馬來西亞—因為馬國政府提供了優惠的土地政策及廉價勞力;這家企業和眾多進駐馬國的外資企業一樣,很快就發現馬來西亞分為東馬和西馬,大量企業進駐總人口才幾百萬人的西馬,旋即出現「缺工」現象—當年我們在新加坡有個服務客戶的據點,去拜訪這些客戶時看見一個共同的景象,就是每家企業都備有大巴以便搶工人。
此外,自從1966年12月就和我往來的美商全球電子公司,也在那一波出走的浪潮到了西馬。全球電子公司的工廠就設在新馬邊界的柔佛(又稱新山),從新加坡的森林廣場開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柔佛,不過卻在山路中繞了三個小時才能抵達全球的工廠,大如飛機場的廠房據說連快遞公司都不願意到,設廠幾年連一台「衛星接收器」都做不出來—同一期間,我們在新店的電梯廠房客戶一個月可以出貨7萬台衛星接收器至歐洲市場。我不禁思想起當年來台創業的那個精明的藍約翰 先生到底哪裡去了?毋怪乎,以「賠了夫人又折兵」收場。
飽受缺工之苦的外資企業,很快地想到有13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又紛紛轉移陣地,前往他們的理想國,期望抱得金礦歸。如今卻因貿易戰而遭池魚之殃。
2010年正月期間,我們去翠山莊拜訪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時,他馬上翻開我們給他的資料來看,看到〈APEC基本資料〉那頁問道:「中國大陸的國民所得已經3,290美元囉?」還搖搖頭一副「歐卡西內」貌,我回應李前總統說:「那是去年參加APEC領袖會議所整理出來的數字,今年已經更多了!」也許老先生也知道「三千美元是個臨界點」。(註:2017年中國的國民所得已經超過1萬美元)
不過,台灣的產業結構並沒有因為1986年大量外資工廠的撤離而分崩離析,反而激發出創業勇士們奮發向上。1986年的台灣充滿了戲劇性—從年初的人人自危,到了下半年的充滿希望;同時,台灣島內的民間有人倡議「創新產業、解決失業」,第一家社會企業「SEL」應運而生,發明了21世紀人人都必須用到的新科技經濟系統—「電子商店系統(TES)」,政府的青年創業貸款發揮了作用,人們在海島見證了公私合作所創造出來的1986年奇蹟。這股氣勢並沒有因為1988年1月13日 蔣經國總統的辭世而衰減,反而更加興旺,國民所得不斷地倍增—只是後遺症竟然是年輕貴族鼓吹「強本西進」。
1966年春節期間,因為父親遭惡意逮捕進去新生街,立昌不得不創業以擔起一家人活下去的責任;為了能夠符合外商企業的要求,我在每天工作18小時之後,仍得擠出時間到夜間補校進修,為達目的可以不眠不休。由於解嚴的緣故,我在1989年就到祖先來的路走了一趟,從深圳到漳州,從上海到北京,我發現大陸人都是跟我一樣的人—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一天工作24小時;駭然之餘,我決定留在海島為台灣開出路,於同年的12月29日 在經濟日報和工商時報宣布:「發展射頻轉換器!」
我在1974年創造了台灣的精密工業,後來又輕易地救活了「芭比娃娃」,也協助日本機器人公司於1986年之後在台灣開啟事業的第二春;所以,當我說「發展射頻轉換器」時馬上引發業界的注意。經過投入無限的智慧和金錢之後,我們真的把「射頻轉換器」帶到世間,完成「電子+商業」的新科技經濟系統(TES)之研發,也帶至世界—引起1997年APEC各國友人的興趣,也才有機會在1998年APEC公開發表,促成「電子商務」法案—這個創新產業稱為「社會責任投資」之目的是希望這個法寶能夠把台灣國民所得從三千美元增至三萬美元。
而TES的控制中心若能如預定的進度建置在台灣,則台灣將主導21世紀的主流科技社會。不只永遠擺脫「海島型經濟」的緊箍咒,進而升級為上游發單的「海洋型經濟」,人人都能在海島安居樂業—「人在家中做、賺得世界錢」。
可惜,開放社會的敵人—年輕貴族們12月屎桶盡摒地阻擾,以致於浪費掉19年的工夫,僅靠膨脹房地產及電子墳場的操作模式無法改善社會困境,反而造成黑洞的擴大效應。而且,當年貪圖廉價勞力撤資離台的外資企業咸皆鎩羽而歸,有些則從地球消失;顯然地,國民所得三千美元就得撤資乃是謬誤。
我們自從1986年聽聞「國民所得三千美元就得撤資」的話語,啟動了社會責任投資,設立社會企業,不以「營利(Profit)」為目的,而以「營益(Benefit)」為使命目標—發明了具體的新世代所需的「科技經濟系統(TES)」以期解決未來的社會問題,創造人民/企業/政府三贏的W型社會—所以稱為「B型企業」。如今智財戰/貿易戰方興未艾,新的世代又開始了,大家又都回到了起跑點,從三千美元起始的B型企業受到重視的程度則與日俱增。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在APEC各級會議促成「反貪腐、最佳實例、防止電磁干擾、電子商務、全球通路、孵蛋器、智慧財產權、微型企業…」等議題和法案。
參考文獻:
郭立昌(2005c) 。為下一代開出路。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7d)。W型社會。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8)。社會責任。台中:磐虹。
郭立昌(2010)。公義的經濟社會。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8)。社會責任。台中:磐虹。
郭立昌(2010)。公義的經濟社會。台中:磐虹。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07468
(Entry security device)
http://apec-experiences.blogspot.tw/
(To Meet the Bogor Goal by TES)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6.html
(資訊社會的發展及其迷思)